蛇年将至,武大蔡磊副教授分享蛇文化
发布日期:2025-01-06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
通讯员 谢宁
离农历乙巳蛇年的到来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,1月4日,长江讲坛邀请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的蔡磊副教授,从古典文献入手,为读者深入解读蛇文化。近400名读者到现场聆听讲座,1.2万余名观众通过网络直播通道同步参与。
极目新闻记者看到,一位戴着蛇形图案围巾的读者,上台来找主讲人签名留念。来自武大二附小的一名小学生说,她同学家里就养了两条宠物蛇。蛇文化引发了读者的好奇。
上古神话传说中不少上古神是人蛇合一的形象
讲座中,蔡磊为读者介绍道,上古神话传说中不少上古神是人蛇合一的形象,比如《山海经》中记载了“女娲”为人首蛇身,一日七十变。东汉王延寿在《鲁灵光殿赋》中写道:“伏羲鳞身,女娲蛇躯。”曹植在《女娲画赞》中写道:“或云二皇,人首蛇形。”蔡磊副教授说,这里的“二皇”指的就是伏羲、女娲。伏羲、女娲人蛇合一的神秘特征,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蛇的崇拜以及对人类起源的想象。
蔡磊副教授说,随着蛇图腾崇拜逐渐深入世俗社会的肌理,它被赋予了丰富多样且实用的功能,进而演变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福建一些地方建有蛇王宫庙,举行蛇王节等活动。福建延平樟湖崇蛇习俗,成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
蛇文化慢慢从神坛走向了真实的生活
蔡磊还提到,但在中国文化传统观念中,龙是祥瑞的象征,代表着权威、尊贵、吉祥等诸多美好品质。而与蛇相关的成语、歇后语,常常又与阴险、狠毒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,比如“蛇蝎心肠”“毒蛇吐芯子——出口伤人”等。
为什么从上古神话中无比崇拜蛇,到了文化传统观念又形成了另一种评价?蔡磊副教授回答极目新闻记者采访说,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,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丰富,人们会不断地总结一些规律,会发现远古的很多思想、观念是必须抛弃掉的,蛇文化就慢慢从神坛走向了真实的生活。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,不光是蛇崇拜,其他原始动物崇拜也都走向慢慢消退。
蔡磊说,虽然现代化发展让多数地方关于蛇的民间信仰已日渐衰落,但关于蛇的故事、传说、俗语依然在流传,蛇意象依然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民间艺术领域,如剪纸、雕刻、面塑、对联等领域,蛇的形象也常被运用。蛇灵动的姿态,也常常被运用在中西方的首饰设计中。
-
泉州:“3+N”点亮乡村文化新生活
“我们村有300多年高甲戏传承历史,可以说每一栋老房子、每一块砖头都很有‘戏份’!”提及高甲戏,南安市岑兜村的村民言语中藏不住满满的自豪。在丰泽区蟳埔民俗文化村,身
发布日期:2025-07-02 -
“北京文创 礼遇京城”主题文化市集亮相王府井书店
7月1日,“北京文创 礼遇京城”主题文化市集在王府井书店拉开帷幕。市集打造五大主题空间,汇聚十余家知名文创品牌,将为大众呈现微缩中轴线景观、非遗体验等与古都文化息息
发布日期:2025-07-02 -
泉州市举行“守文化根脉・扬文明新风”主题活动
昨日,2025年泉州市“守文化根脉・扬文明新风”暨“文明实践我行动”主题活动在永春县香都广场举行。活动由省委文明办指导,市委宣传部、市委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合主办,通过
发布日期:2025-07-02